
发布日期:2025-07-05 17:47 点击次数:152
煤焦油市场这出"倒V字"行情大戏,到了六月底总算透出些转机。
价格从3100元/吨的谷底慢慢爬回3300元平台时,贸易商们紧绷的神经才稍稍放松。这看似不起眼的200元反弹,背后是整条产业链在供需两端反复博弈的结果。
内行们从焦企73.57%的产能利用率这个数字里,已经读出了供应收紧的信号。那些囤货待涨的商家,此刻都像潜伏的猎手,把低价吃进的库存捂得严严实实,就等着市场掀起第一波像样的行情。
但市场从来不会按常理出牌。山东500万吨焦化产能即将退出的消息,让每个参与者都在心里打着算盘:这个占全国产能6%一旦退出,供需天平会不会突然倾斜?
有意思的是,下游深加工企业51%的开工率和炭黑厂62.39%的产能利用率,正在上演着一场微妙的平衡游戏。西北地区深加工企业账本上开始出现的边际利润,就像沙漠里冒出的绿芽,虽然脆弱却预示着转机。这种上游减产与下游复苏的错位共振,就像钟摆晃到最高点时的短暂静止,下一刻是回落还是突破,全看哪边的分量更重。
市场传出的"不排除新一轮炒作"的说法,暴露了资本伺机而动的本性。但河北同行"7月还是蓄势阶段"的冷静判断,又给躁动的市场降了降温。毕竟,七八月传统淡季的阴影下,任何暴涨都显得不太现实。这种集体博弈的心理拉锯,就像黎明前的黑暗,谁都知道天终归要亮,但没人说得准第一缕阳光会照在谁身上。
煤焦油市场这半年的起起落落,政策变动带来的脉冲式上涨,产能过剩导致的断崖式下跌,再到供需重构带来的企稳曙光,每个转折都带着鲜明的时代印记。等到9月的秋风吹散淡季阴霾时,市场或许会证明:那些在3300元平台耐心等待的经营者,才是真正摸透行业周期规律的明白人。大宗商品这个江湖里,有时候以静制动或许才是最高明的打法。